高考結束 生活繼續
專家建議做好考生心理調適
題圖:2011年6月9日,濟南商貿學校高考考點校門口,2011年高考謝幕出場時,幾位學生高興地將老師高高拋起,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謝意。CFP
今天對全國所有考生來說,是真正意義上的假期。隨著緊張的學習生活告一段落,學子們一直緊繃的弦略微放松,可以盡情體會書本以外的樂趣。然而不少家長對此卻充滿擔心,不僅擔心孩子過分沉迷網游、休閑無度,而且也擔心高考成績在本月下旬發布,如果成績不理想,會導致孩子“樂極生悲”。專家建議,考生應做好假期規劃以及心理調適等準備。
家長:希望考生假期增加閱歷
在某商業網站做的調查“高考結束,你最想做的是什么”中,得票最高的是“吃飯、睡覺、打網游”。KTV、網游店里,學生明顯多了起來。
考生路娜的母親齊阿姨對這種生活習慣十分不滿,她認為,孩子應利用假期,充分體驗自然、增加閱歷。她告訴記者:“我一直以為,孩子已經念高三了,上了那么多年學應該了解很多知識。但最近‘芒種’剛過,路娜忽然問我‘芒種’是什么意思。我一下意識到,他們的視野僅僅停留在課本上,實在太狹窄了。這個假期,我決定帶路娜去農村體驗,在實踐中告訴她‘芒種’的含義,以及什么是‘芒’類作物,什么是‘針尖對麥芒’!
考生劉靖喬的母親認為,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對培養孩子廣闊的胸懷十分有益。她說:“我反對那種破壞良好生活習慣的休息,弊大于利!
專家:做好考生心理調適
對于家長來說,另一個擔心的問題在是如果落榜,考生的心理是否能夠承受。盡管今年的錄取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,劉靖喬的母親依舊不能安心:“北京錄取率相對會高一些,但是我們念的是文科,老師做了一個統計,大概是1:2.5,有競爭就有被淘汰者,作為母親,還是有些擔心!
落榜并不意味著失敗,但是,落榜卻實實在在能影響考生的心理,帶來沮喪與挫敗感。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認為,面對高考失利的孩子,家長除了擔心之外并非無可作為,很多小事看起來很細微簡單,對孩子重建自信卻能起到很大作用。
他認為,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,幫助他們分析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,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極情緒。家長應該主動把孩子帶到親戚朋友、街坊鄰居的面前,坦然面對落榜這一事實,讓孩子覺得他永遠是父母的驕傲,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。
北京市海淀區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、海淀區青少年活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呂文清建議,考生應做好心理調適,合理歸納落榜原因,他認為:“考生應盡量從自身找原因,哪部分知識缺失導致沒有達到預期成績,不要找客觀原因,如天氣不好、心情欠佳等,這樣分析只會使考生更加逃避現實,不利于考生的心理建設!
呂文清還認為,一些有益的活動也能開闊心胸,如戶外活動、旅行等,考生能在這些活動中重拾自信。
(來源:光明日報)